企业名称: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先生
电话:0710-7247666 /027-87896886
网址:www.hjlscf.com
全国咨询热线:400-999-3066
总部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府街43号
生产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紫金镇花园村汉家刘氏茶街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茶祖吴立珍在蒙顶山种植了七棵茶树。2000多年后的今天,雅安茶园已发展到100多万亩,茶业已成为雅安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蒙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为何能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了2000多年的制茶技术是如何在雅安得到继承和发展的?
这六个步骤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是一个谜
蒙山茶是中国众多名茶中唯一的多品类茶,包括蒙顶花蜜、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和长春玉叶,其中“蒙顶花蜜”以其“红锅透绿、煎揉三遍”的核心技术而闻名。
70多岁的魏志文是蒙山茶传统制作工艺的继承者。魏志文是一个真正的山地人,从19岁开始接触茶叶。魏志文说:“我父亲一辈子都在泡茶,我与茶有50年的接触。我儿子在大学主修茶,毕业后仍然泡茶,所以可以说他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我们泡茶已经有三代人了,已经有100年了。”
蒙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包括采摘、冷却、脱水、滚压、煎炸和揉捏、烘焙和提香六个步骤。从新鲜的绿叶到干茶,茶匠需要一个小时的精心烹调。每一片茶都凝聚着茶匠的聪明才智。
步骤似乎很简单,但温度和技术是由茶艺师积累的经验掌握的。魏志文介绍,蒙山茶的生产对原料和采摘要求很高。在名山当地的茶叶品种中,一芽一叶的标准鲜叶经过精心挑选,用于初步开发。制作时,先将新鲜叶片通风晾干,以减少水分;加热锅,直到它变白,锅底在暗光下变红。然后把新鲜的叶子倒进锅里,把它们翻炒,这在行话中被称为“红锅脱脂”。整个过程都是手工操作的。茶艺师通过经验和感觉观察茶壶中茶叶的温度、颜色、硬度和香气,并在适当的时间控制热量。当新鲜的叶子大幅度减少,香味四溢时,锅子迅速在簸箕中展开冷却,然后开始推捏,手法先轻后重。
在严谨细腻的传统手工油炸下,所生产的茶叶形成了色、香、味、形的特点。在茶艺家眼中,蒙古山茶的浓郁香气可以从茶杯中迸发出来,无需等待冲泡和将茶叶放入茶杯。魏志文一生都在泡蒙山茶,喝蒙山茶。在他看来,与其他绿茶相比,蒙山茶色泽清澈,甜润可口。冲泡7-8次后仍能保持茶叶的香气。
2000年,坚持创新,成为川茶第一品牌
有2000多年历史的蒙山茶传统制作工艺离不开几代茶人的坚持,茶人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发展和创新也离不开至今的传承。
魏志文还记得,当他从父亲那里学会泡茶时,蒙山茶也被称为“团子茶”。“过去,鲜叶采摘不仔细,茶叶大小不一。经过脱脂、滚压后,趁茶叶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水,倒入桶中,用重压,将茶叶中的胶质物质形成茶饼,人们喝一片碎茶在杯中冲泡。现在,烤好的茶只能算是半成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质量和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魏志文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摘原料的标准是一芽一叶,然后是三炒、三揉、一锅提香。
我们祖传下来的蒙山茶传统制造技术如何能在今天日益机械化的制茶过程中大放异彩?在蒙顶山脚下,一个培训中心正在为茶艺爱好者揭示答案。
负责蒙山茶传统生产技术的向世权也是这项技术的继承人。“培训中心将以推广蒙山茶的非物质文化技能为特色,并设立培训中心。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技能大赛,“传递、帮助、引导”机制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项世全介绍,该研究所为蒙古族茶叶传统生产工艺的研究以及蒙古族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研究、展示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新的载体。
从事手工制茶30多年的向世泉,已经是一位技艺娴熟的老师傅,喜欢称自己为“老徒弟”。“泡茶没有尽头。你总是在学习。”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制作传统茶的项世权,并没有固守原地,而是在几千年来蒙山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添加创新元素,逐层研究茶叶的味道、风味和醇厚度,经过一系列严格、精密的加工程序,使茶叶的精华得以充分释放。此外,我们还依托培训中心,将茶叶加工和生产引导到雅安市石泉圩雨城区、天全县等茶叶企业。同时,培训中心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茶人前来合作交流。
今年4月,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核心结果公布。蒙顶山茶叶品牌价值达40.99亿元,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十强”,保持四川省第一个茶叶品牌。
蒙山茶传统生产工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将给雅安茶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著名山区,文物保护局文化体育与旅游局局长李绍奎表示::“下一步将以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品牌价值为契机,推动雅茶的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主动扛起川茶振兴大旗,继续做好雅茶大文章,做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
汉家刘氏茶官方公众号 汉家刘氏茶天猫官方店铺